“仁里有美近悅遠來和地嘉
村外無彊日新月異與天隆”
大牌楼是仁嘉隆乡村治安发展委员会于2009年斥资兴建,它是在村長陈贞兴先生结合大众力量,用了40天內建成。据说早期仁嘉隆村口也设有牌楼,惟在60年代被拆除后就未被重新竖立。
仁嘉隆Jenjarom之名,有两个来源:
1)取自冷岳河的支流Sungai
Jarom。此河直译就是“针河”,因河型细长如针,当地人俗称之为嘉隆河。
2)取自爪哇人口中的蒲草(Rumput
Purun),一种水生草本植物,其叶型细长如针。据说,早年的嘉隆河畔,长满了这类植物。
图:仁嘉隆新村和冷岳河的所在地理位置 |
图:从网上搜索出蒲草的真面目 |
最早来到仁嘉隆的,或是印尼加里曼丹的班嘉尔人(Banjar),他们种植黄梨、香蕉、木薯等农作物。那时约莫为1920年代。此后,班嘉尔人逐渐在嘉隆河畔,形成甘榜仁嘉隆(Kampung
Jenjarom)和双溪嘉隆(Sungai
Jarom)两个聚落。
再后来,随着马来人他迁,双溪嘉隆渐为华民盘踞。故而,时至今日,双溪嘉隆仍存有一个马来墓地。此马来墓地正好坐落在目前仁嘉隆新村最繁忙的大道旁,也位于仁嘉隆华文小学后方的油棕园地。
不过,福建先民并不称之为仁嘉隆,也不称之为双溪嘉隆,而是称之为“14支”Chap Si Gi 或“沟头”Gao Tao。原来,此地正好离巴生14英里,故称14支。在福建话里,“支”即是英里。至于沟头之称,乃因其位于嘉隆河的上游。在福建话里,沟头为上游,沟尾为下游。
根据中国史料显示,至少在清末民初时期,福建人便开始南来仁嘉隆。其中,便包括安溪县蓝田乡。蓝田乡建于宋代的安福堂,其庙史便有这麽一段记载:“清代年间,马来西亚仁嘉隆侨亲设分炉、塑神像、建庙堂供奉。”。“仁嘉隆侨亲”所建之庙,便是今瓜冷鲁国颜氏安福堂。颜姓是蓝田乡徐、颜、林、李4大姓氏之一。
杨国瑞《杨氏族人在马来西亚的发展》亦称,仁嘉隆是安溪三洋乡杨氏族人,南来迁徙到马来西亚的起点。根据杨国瑞,三洋乡茶商杨鹰丕,1920年到仁嘉隆售卖茶叶,是第一个到仁嘉隆的三洋乡杨氏族人,显见当时仁嘉隆已是大有市场。杨鹰丕关心宗亲乡谊,1930年代南来马来亚的三洋乡人,多先到其位于巴生的茶庄暂歇,再由他安排到各地工作、落脚。当时,三洋乡杨氏主要到瓜雪、加埔、仁嘉隆、直落万拉、诗愈港等地种菜、种稻或到橡胶园工作,有的则辗转到他州谋生。
1924年仁嘉隆创建的益群学校,亦是福建人开枝散叶的明证。紧急状态时期,益群易名为仁嘉隆华小。
1901年,瑞天咸港口Pelabuhan Swettenham(今巴生港口)建立,福建人从巴生开始,在雪兰莪沿海一带,形成一条福建纽带。此外,也有不少华民,从冷岳河河口登岸。当时,此处乃锡矿口岸,瓜冷和乌冷的锡产,皆由此输出到欧洲。
仁嘉隆这个福建聚落,华民主要以务农为主。采锡则集中在万津一带。时值英殖民政府大事种植橡胶。14支华民,也分配土地,开发了大片胶园,而后又开辟了椰园和咖啡园。
1929年,英国宝乐茶(Boh Tea Plantation),在15支的紫丁山(Bukit Cheeding)开辟茶园。当地福建人,一般称之“茶山”Teh Shua。占地210英亩,而且设厂产茶,是全马有名的低地茶园。
1948年,英殖民政府与马共冲突,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。
1970年代,国际锡价与胶价大跌,改变了社会经济面貌。从此,油棕取代橡胶、咖啡和椰子,成为仁嘉隆首要农产。
进入1980年代,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,仁嘉隆人口严重外流,锐减至4500人,全村一片低靡。
到了1990年代,国际油棕价格大起,仁嘉隆时来运转,一洗颓气,钱声隆隆,旺气冲天。其他农产,也甚旺盛。邻近茶山、双溪浪(Sungai
Lang)、双溪克兰布(Sungai
Kelambu),由仁嘉隆人经营的农场,以盛产姜、韭菜、树仔菜、木薯等闻名称著。与此同时,布城、赛城、机场接连开发,也带起了仁嘉隆的运输业,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罗里,运载沙石和建材到建筑工地。
经济上的富足,使仁嘉隆产生蜕变,多栋豪宅拔地而起,村屋也纷转成砖墙屋,但也保留不少传统村舍,仍属一个典型华人新村。不仅如此,也有为数不少村民,转到巴生进行商业投资,可见仁嘉隆人长袖善舞。仁嘉隆的旺盛,也反映在人口上。
1995年,人口剧增至1万8000人,今更增至2000户2万5000人口,成为雪兰莪最大华人新村之一。
华小学生人数亦是大增,从1990年1600人,增至现在1700人。唯一不变是福建村风貌。村民绝大部分是福建人,并形成了陈、杨、洪、颜,4大姓氏并驾齐驱。
资料参考/转载来源处:
请问一声,目前还是陈贞兴先生担任村长吗?
ReplyDelete是呀
Delete请问谁有陈贞兴村长的电话号码?
ReplyDelete現任村長是洪平進。
ReplyDelete現任2022-2023年仁嘉隆的村長是洪平基。
Delete01161999762
ReplyDelete